ERCP术后并发胰腺炎的影响因素分析

时间:2014-02-26 作者:admin 点击: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已广泛应用于胰胆系疾病的诊断与治疗。ERCP后高淀粉酶血症(术后血清淀粉酶水平超过正常值但无临床症状)及胰腺炎(post-ERCP pancreatitis,PEP)是ERCP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可高达75%,ERCP后胰腺炎其发生率约为5%~10%,高危患者发生率可高达30%~40%。虽然绝大多数PEP属轻型胰腺炎,但仍有约10%可发展为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所以要分析PEP其可能的影响因素,为PEP的预防提供依据。
一、行胆管造影时胰管显影
    有文献报道,ERCP时胰管显影者PEP发生率约25%,明显高于胰管不显影者。分析其原因可能为:造影剂注入胰管时,胰管内压力增高,导致胰管上皮和腺体细胞损伤,从而使胰管内容物返流至胰腺实质中,从而胰酶被激活,破坏胰腺组织。也可能为胰管内高压,使胰酶分泌受阻,酶原颗粒在腺泡细胞内聚集,并与溶酶体融合,胰酶酶原被提前激活。在胰管内快速高压注射和过量注射时,此两种作用更明显。胰管显影者PEP发生率高低与胰管显影范围有关,胰管体部显影比胰管头部显影PEP发生率要高,而全胰管显影和胰腺腺泡显影PEP发生率更高,提示胰管注射量及注射速度与PEP发生率呈正相关。
二、乳头插管困难或插管失败
    据文献报道,乳头插管困难或失败者PEP发生率约30%,明显高于插管顺利者。分析可能的原因为:ERCP过程中反复多次试插,使十二指肠乳头及Vater壶腹反复受到机械刺激和损伤,引起充血、水肿及Oddi括约肌痉挛,使壶腹部梗阻,胆汁和胰液引流受阻,胰管内压升高,诱发PEP。
三、无梗阻的黄疸
    有报道称无梗阻的黄疸为PEP的高危因素。这可能是因为胆道没有代偿性扩张,较小的管腔体积难以在注射造影剂时起到压力缓冲作用。而一项前瞻性多中心研究报告也提示,血清胆红素水平正常者为PEP的高危人群。
四、既往有胰腺炎病史
    有报道称既往有胰腺炎病史者PEP的发生率大于30%,与既往无胰腺炎病史者相比有明显差别,支持胰腺炎病史是PEP的重要危险因素。有胰腺炎病史者可能存在多种胰腺炎的基础病变或易感因素,对ERCP操作的各种刺激较为敏感,而自身保护机制较弱。
五、年龄
    多个研究和临床报道均显示,中青年PEP的发生率高于老年人。这可能是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胰腺外分泌功能逐渐下降,而使得老年患者可免于受到胰腺的损伤。
六、乳头切开(EST)
    乳头切开是否是PEP发生的影响因素目前存在争议,早前的研究中多数学者认为EST增加PEP发生的风险,但近几年的研究及报道又显示EST与 PEP的发生无明显影响。本人在工作实践中发现行EST后PEP的发生率低于胆道水囊扩张后PEP的发生率。考虑可能的原因为壶腹部及胆管下段被水囊扩张后更易引起胰管开口及周围黏膜的损伤,并引起高淀粉酶血症及胰腺炎。另外合并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SOD)患者易发胰腺炎,而EST本身就是治疗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的主要手段。
    ERCP有一定的PEP发生率,反复插管次数、胰管注药和显影次数、胆管插管和显影成功率等PEP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努力提高医师的ERCP操作技术,减少插管次数,选择性胆管插管,尽量避免胰管插管和反复高压下注药,导丝引导插管来代替造影剂,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PEP的发生,掌握好EST指征、切开方向、切开范围和电流强度等,均能有效减少PEP的发生率。一次不能取尽者,应常规置入ENBD,以免引起结石嵌顿和PEP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