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盈缺损
充盈缺损是由胆管腔的异物或病变所致,通常可以上下活动。ERCP所见的充盈缺损多数为结石,但瘤栓、血凝块、寄生虫也不少见,此外,进入胆管的气体形成的假性透亮影也十分常见。以下为各种原因充盈缺损的影像特点。
1、结石:继发性结石多为小的圆形或类圆形,原发性结石可为柱状或不规则状,轮廓较清晰,形态不变,可有棱角;上下活动,并可向体位低侧移动;通常肝内外胆管有扩张,肝内胆管形态僵硬。
2、瘤栓:多位于肝门部胆管内,位置固定不动,为“膨胀性”充盈缺损影,形态不规则,边缘尚清楚,质软触之可轻度变形;病变以上部位肝内胆管急性扩张,以下胆管无扩张。
3、寄生虫:以蛔虫最常见,为长条索状充盈缺损,通常宽度一致,也可盘曲成团。
4、血凝块:常与瘤栓相伴随,为不规则的条索状,形态多变,边界不清,充满整个胆管。
5、黏液:为管腔内不定形透亮影,边界不清,若“云雾状”,多为产黏液肿瘤所致。
6、气泡:可单发,也可呈串、成簇,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光滑,无棱角;触之可变形或大小数量改变,常向高体位侧移动。
注意事项
造影导管在造影前严格排气,避免将气泡带入胆管。发现充盈缺损影时应仔细辨认形态特点,有无合并狭窄、扩张。造影导管可轻触充盈缺损影,了解其软硬度、可否活动、形状及数量是否变化。必要时改变床头、床尾的高低,并在透视下动态观察充盈缺损影的活动及形态改变。
受压移位
胆管周围的占位压迫性病变可以压迫胆管,可使其局部狭窄或位置发生推移。肝内胆管受压多由于肝脏肿瘤、巨大肝囊肿所致,肝外胆管移位多见于胰腺肿瘤、胰腺囊肿或转移性肿瘤。影像上可见胆管明显向一侧推移,受压部位胆管合并狭窄,边缘通常光整;肝内中央型占位可致肝内胆管向两侧推移,形成“抱球状”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