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音如鼓

时间:2015-03-02 作者:叶蓁蓁 点击:
        现在城市的春节很安静,外地人回家团圆了,本地人出门旅游了,街道宽了,车少了,时间随着静谧的空气也凝结了,我仿佛行走在一条缓慢的河流里,看得见光与影的挪移,又像行走在幽深的山谷中,只听得见自己的足音。站在街头,目之所及,皆空洞寥然,一时竟不知将要去往哪里。
        走至小区广场,忽闻得鼓声雷雷,人群熙攘,离鼓越近,声音越大,地面越颤动。若是没听惯大鼓声的人,是不会被席卷进来的,太多人觉得鼓声粗犷得几近嘈杂,单调得几乎算不上音乐。
  儿时老家旧宅临近大队的场院,村民们每逢庙会、过年、丰收,都会从早到晚的练习,直到正式表演,年复一年从未中断过。那鼓声好似在我枕边耳畔,敲在鼓上,落在心头。
        “大音希声”之音,定是人间乃至天籁中至真至纯之音,但我总觉得它更多了几分柔情,几分悲情,是余音绕梁般的回味,不绝如缕般的渺茫。
        鼓声全然不是这样的,它是雅俗共赏的。
      你听!战场上,“一鼓作气”可以鼓出千军万马旌旗猎猎;衙门前,“击鼓鸣冤”可以鼓出冤情昭雪是非黑白;神坛上,一鼓引领八音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舞榭歌台,鼓不尽的花好月圆良辰美景;暮鼓晨钟,敲不完的光阴易逝似水流年;锣鼓喧天,过不够的繁华热闹功名利禄。
        从草根到神坛,处处可闻这或深沉或激昂的鼓声,似黄河奔腾之水,响彻天地。
        鼓的种类繁多,但我总认为安塞腰鼓太花俏,京韵大鼓太婉转,花盆鼓太沉闷,都不及我眼前这古朴憨厚的牛皮双面鼓,它直径三米大脸膛,声音浑厚大嗓门,是所有鼓中的伟丈夫,真汉子!
        一面鼓悬在中央,四个成年人驻守在周边,双臂舞动鼓槌,手柄处飘动的彩带连缀成蛟龙在鼓面上舞动。十面大鼓团团围起,和着中心两面小鼓的节奏,似一条巨龙此起彼伏,游弋欢腾。鼓声阵阵,排山倒海。擂鼓的人,各领风骚。七尺汉子,抡圆双膀,实实锤击,面红耳赤,头冒热气,像极了京剧中唱花脸的;瘦弱斯文的青年,手落时,掷地有声,手起处,干净利索,鼓槌在他手中是那么的轻盈,如同戏曲中的羽扇;利索的小媳妇一上场也全无花拳绣腿之姿,鼓槌在她手中游走,如同耍花枪般飒爽,节奏的间隙处,双臂端着架势,如扶缨亮相,熠熠生辉。底下的观众有的按捺不住,将场上的替换下来,奇怪的是哪个被替换下来的人,面上也毫无不甘之色,全都俯首帖耳的从大鼓上爬下来,倒是那刚上场的人,鱼跃而上,昂首挺胸地猛敲上一阵子,不过过不了多久,他也会被替换下来的。久而久之,你会发现台下的观众与台上的敲鼓人是分不清的,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的一出人生大戏!主角与配角在大鼓面前终不过是一个过客。
        远闻鼓声,顿感沉闷,似是隔了千万重的屏障。近闻鼓声,听得通透,震颤身心。久闻鼓声,心会随了鼓声跳动,一声声的和着,分不清哪个是鼓声,哪个是我的心跳,浅浅的心跳就这样渐渐被浑厚的鼓声给蒙蔽了。鼓声把我原本闲淡无聊的心境给敲得“紧锣密鼓”了,一会儿,又把我紧张的心跳给敲得平静如初了,原来鼓声的魅力全在于“浸染”,它能将你掩埋的再深的情绪给外化了,能将你无法熨平的心绪给舒展了,能将你无法捕捉的心情给左右了。听一阵鼓声吧,我们的心会随之欢腾,振奋,低沉,紧张,会放空一切,也会积蓄力量。鼓心虽空,却能包容,鼓皮虽薄,却能承载。
        春雷滚滚,涤荡了尘世的喧嚣,我在轰鸣之声里,备受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