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在梗阻性黄疸中的应用

时间:2014-03-01 作者:admin 点击:

        胆道系统阻塞时,胆汁的排泄受到阻碍而使胆红素返流到血液引起的黄疸,称为梗阻性黄疸。胆汁是参与人体消化、代谢、吸收等生理功能的重要物质,它由肝细胞分泌产生,通过肝内外的肝管、肝外的胆囊、胆总管进入肠道。胆管狭窄或阻塞后都会造成胆汁排泄障碍,胆汁从肝细胞逆流入血液中引起全身皮肤及巩膜变黄,形成高胆红素血症,血液中高浓度的胆红素对肝细胞及其它脏器产生毒素作用,使肝、肾、肺、心血管、消化系统、脂肪代谢、凝血功能等受到不同程度损害,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胆管结石、胆管肿瘤、肝脏占位侵及胆管、胰腺占位、转移瘤压迫及胆道手术术后狭窄是引起梗阻性黄疸的常见原因。近年来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其衍生出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胆管结石取石术、内镜乳头气囊扩张术(EPBD)、胆道内置管引流术(ERBD)、鼻胆管引流术(ENBD)、胰管引流术(ERPD)及胆道金属支架术(EMBE)发展迅速,在梗阻性黄疸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以下分别介绍。
        1、胆管结石的内镜诊治
  胆管结石是临床常见胆道系统疾病,当结石引起胆管梗阻时,病情进展迅速,若不妥善处理易进展为急性重症胆管炎。ERCP可以发现阴性结石,鉴别假阳性结石,确诊胆总管结石及肝内胆管结石,更重要的是其可以在造影的基础上进行EST胆总管取石及ENBD、ERBD、EMBE,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与外科手术同样的治疗效果。
        2、胆管肿瘤的内镜诊治
  ERCP对于胆管未完全梗阻的患者可以使肝内、外胆管全貌显示,对胆管内较小的占位及形态特征也能通过造影剂做出清晰的描述,并能进行细胞涮检,其定位准确率和定性准确率较高。故当对胆管肿瘤难以诊断时可以行ERCP检查。对于胆管肿瘤造成的梗阻ERCP可以行胆管内、外引流,由于其并发症相对较少,现已逐渐代替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对于需要术前减黄的患者可以行ENBD或ERBD。对于恶性肿瘤晚期需要姑息治疗的患者可以根据预计生存期不同选择塑料支架引流(ERBD)或金属支架引流(EMBE),对于预计生存期大于半年的患者原则上应选择EMBE,因为塑料支架大多在半年内会发生梗阻。
        3、十二指肠壶腹周围疾病的内镜诊治
  十二指肠壶腹周围疾病包括十二指肠乳头、壶腹部、胆总管下端的病变。常用的B超、CT和MRCP可以为疾病诊断提供影像学根据,但无法对疾病良、恶性的鉴别提供病理证据。壶腹周围肿瘤若无法判定性质则使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手术的决断变得异常困难,且传统的手术治疗壶腹部良性病变的创伤大,并发症多,故如何早期诊断胰胆管的恶性疾病以及与某些良性疾病鉴别诊断是临床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ERCP通过造影可以观察整个胰胆管的形态,还可以在直视下观察十二指肠黏膜及乳头的改变并能钳取组织活检和收取胆胰液行细胞学检查,对胆总管下段结石、炎症、肿瘤、壶腹部肿瘤等壶腹周围疾病具有重要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故壶腹部周围疾病难以确定诊断时若条件允许应行ERCP检查,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信息。对胆管下段、壶腹部、乳头的炎性狭窄等良性疾病可进行内镜治疗。内镜下治疗主要包括EST、狭窄球囊扩张、内支架置入等方法。内镜治疗可以为壶腹周围恶性病变提供证据,利于手术决策;通过胆管内、外引流可以起到术前减黄的作用;对无法手术治疗的患者可以起到姑息治疗的作用。
        4、胆道手术术后并发症的内镜治疗
  常见的胆道手术后并发症有胆管残余结石、胆管损伤引起的胆管狭窄、吻合口狭窄、胆瘘等。治疗上述并发症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再次开腹手术,创伤巨大,住院周期长,而内镜治疗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疗效肯定等优点,现已成为胆道并发症首选的诊断和治疗的方法。对于胆管残余结石可以行内镜取石。胆管狭窄可以行气囊扩张后放置内支架。胆瘘的治疗方法有十二指肠乳头切开、鼻胆管引流、内支架引流等。
  ERCP在胆管结石、胆管和胰管狭窄、胆瘘、胰瘘、胆源性急性胰腺炎、复发性胰腺炎等疾病治疗过程中达到了与手术治疗同样甚至更优的效果,但对于胆管恶性肿瘤和壶腹周围恶性肿瘤的治疗是属于姑息治疗,对于诊断清楚的、有手术适应证的患者应早日手术治疗以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